冯遇离开农村,卖掉工厂后,回到了老家。经济上,他已经处于赤字状态。然而,伍建设在投标省二钢时,还是选择了与冯遇合作。尽管伍建设明知道冯遇手头拮据,但他仍然选择了冯遇作为合作伙伴。这是出于同情还是真心呢?毫无疑问,伍建设是真心的,他带上冯遇的决定得到了裘必正的认可。
在冯遇与前妻宝儿离婚后,他的生活陷入了绝望。幸运的是,许半夏接手了他的小工厂。但是,为什么在前妻和宝儿眼中,冯遇看起来毫无价值,但在商业上的伙伴们却从不放弃他呢?答案是冯遇身上的两个特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许半夏想去北边买废钢时,她先找到了裘必正。对于许半夏来说,裘必正是个利益至上的人,因此她以为自己能借到万。然而,裘必正却只给了许半夏10万,这无疑是在施舍,而不是真心帮助。许半夏看透了裘必正,转而找到了冯遇。尽管冯遇手头也没有多少钱,但他还是拿出了10万给许半夏。这显示出了冯遇的真心帮助与友谊。
有时候,友情和爱情一样,金钱是检验人性的工具之一。要判断一个男人是否值得嫁,看他送给你多少礼物并不重要,而是看他手中掌握多少资源。同样地,对于友情也适用。冯遇隐藏起来的20万,他本可以全部拿来买废钢,但他知道许半夏缺钱,于是他将其中的一半给了许半夏,而这与裘必正施舍的10万完全不同。冯遇的10万是真心帮助,而不是敷衍。
许半夏问冯遇能否帮她向伍建设借钱时,这句话充满了意味。毕竟,许半夏与伍建设打交道多年,对他的为人应该是非常了解的。她此时的反问,并不是为了获得冯遇的信心,而是希望冯遇能在中间起到调和的作用。许半夏和冯遇都是同行,如果她没有钱去北边买废钢,冯遇可以拿出属于她的份额与其他人平分。
然而,令许半夏意外的是,冯遇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给你担保。”这一句话充分展现了冯遇的真心和信任。在如今这个不轻易借钱给他人的时代,借出去的钱往往难以收回,这不仅让人失去了金钱,还有可能伤害友情。因此,很多人宁愿得罪朋友,也不愿借钱给别人,更不愿为别人担保。
然而,冯遇却做到了。他选择支持朋友,即使朋友身处困境。这样的朋友,在困难时能伸出援手,而不是在朋友最需要帮助时加以为难的人,真正值得交往。正因为如此,无论冯遇遭遇怎样的困境,他的朋友们都愿意联手与他合作。
这种真心对待朋友的品质,体现在冯遇对许半夏的各种照顾中。冯遇没有因为对许半夏的爱情而对她悄然倾心,而是真心实意地对待自己的朋友。在与郭启东合作时,冯遇了解到后者将材料以高价卖给了自己,但他却没有责备郭启东。这是因为对于冯遇来说,友情比利益更重要。做生意讲究诚信,做人则要有诚心。真心对待他人,不在背后计算,不在别人陷入困境时为难他人,这种品质不仅在商业上适用,也适用于朋友关系。
许半夏和冯遇的关系也与其他伙伴不同。在许半夏与裘必正关系恶化时,她甚至连伍建设的面子都不给。这让伍建设和裘必正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冯遇。冯遇的到来调和了许半夏与裘必正的关系,使他们得以和解。
当他们一行人陷入困境时,只有许半夏的信心不减,她决心留下来等待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在离开北边前,冯遇给了许半夏一些钱,为她提供了支持。有时,帮助别人并非容易,但冯遇对许半夏的照顾不是出于爱情,而是源自他对朋友的真心。
在伍建设与郭启东合作时,冯遇知道了他们的利益暗箱操作,但他没有找郭启东计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冯遇来说,友谊比金钱更重要。商人也许会注重利益,但冯遇更加看重友情。他真心对待别人,从不背后算计,也不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加以为难。这样的人,即使彼此是商业伙伴,大家也愿意与之交朋友。
许半夏与伍建设、裘必正等人合作多年,一直称呼他们为“伍总”、“裘总”。而对于冯遇,她称他为“冯哥”。通常,我们称呼一个人为某总,其中有七分是尊重对方,但也透露着对他三分的客气。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称呼中的尊重和客气,并不适合用于谈心事。但是,许半夏对待冯遇的态度完全不同。在她与裘必正关系紧张的时候,只有冯遇才能使两人和好如初。这不是因为冯遇心胸开阔,也不是因为他脸皮厚,而是因为他在乎友情,而不在乎面子等表面问题。
许半夏的竞标失败后,她独自一人来到沙滩上痛饮。只有冯遇在周围悄悄打听,才找到了她的踪迹。冯遇的到来并非是嘲笑许半夏,而是作为一个朋友来安慰她。有时候,在别人最落魄的时候,无数的言语也不如一次安静的陪伴。只有真心对待他人的人,才能做出令人感动的事情。
冯遇的魅力值得我们学习。他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始终真诚对待朋友。他以真心和信任对待别人,永远不会因为朋友陷入困境而对其添油加醋。这种真诚对待朋友的品质,值得我们效仿。
(图片来源:《风吹半夏》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