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虽然这是第一次见到半夏植株,但半夏的名字早有耳闻,好听顺口,又韵味无穷。
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新认识一种植物,总是先对它名字的由来很感兴趣,半夏也不例外。
通常认为半夏生于夏至前后,此时,夏季将半,因而得名半夏。夏至节气第三侯便是“半夏生”。不过此处“半夏生”,并不能理解为半夏刚开始出小苗,而应该理解为半夏已长成。
半夏做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根部入药。《神农本草》说:“半夏于夏历五月间采,及夏之半,故名半夏”。农历五月,半夏长成,可以挖根采晒,炮制成中药。
至于半夏的民间传说,比如白霞姑娘首先发现半夏药性,半夏之名便由白霞谐音而来的传说;再比如宋朝太医杨吉老利用生姜能减轻半夏之毒的药性,为病人解除喉痈的传说等等,这些民间传说,反映了古人对缤纷多彩生活的理解,但都拘于中药材成名的常见套路,并不十分令人信服。
如此说来,我以为《神农本草》中关于半夏名字由来的解释:半夏,即在夏天过了一半的时节,其入药的根部已经长成,可以采晒的一味中药。这种解释和说法,比较科学可信。
说完了半夏的名字,再来看看半夏的特征。
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株低矮,叶子直接从根部块茎顶端长出,叶柄一般长为6至23厘米。一年生的植株叶为单叶,二年生或三年生为3小叶。叶片基部会长出小小的珠芽,落地后萌发。
半夏形状图(书上扒图)
它长着天南星科常见的肉穗花序和佛焰苞(因为它的形状像佛像背后的火光)。
花葶直立而高,绿色佛焰苞生于花葶顶部,肉穗花序生于佛焰苞内。
很多人误以为苞叶是花瓣,中间的花轴是雌蕊,殊不知真正的花其实在肉穗花序上(所谓肉穗花序,就是密密麻麻的小花生在肉质膨大的花序轴上)。
它的花也分雌雄,长得还挺复杂:雌花长在肉穗花序的下半部分,排成一列,和佛焰苞的下半部分紧贴在一起。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附属物狭长,超出佛焰苞。
半夏?雄同株(网络图)
佛焰苞绿或绿白色,管部窄圆柱形,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顶端合围弯如蛇头。
花轴顶端的雄花狭长附属物,从佛焰苞合围处伸出,或直立或呈“S”形,随风摇摆,就像蛇头吐出的信子,猛一看真像一条蛇。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半夏开花,我还真不敢下手摘。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