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掌叶半夏 > 掌叶半夏功效 > 正文 > 正文

糖的记忆懋益里系列作者无为之人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8/3 16:04:44
头皮白癜风用什么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0516/4624588.html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糖的记忆

——懋益里系列

文/无为之人

我在懋益里时代,比较嗜糖。尽管小孩很少不喜欢甜味的,而甜味来源于糖,但我对糖的情结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糖可分为原糖和各类糖制果品。我们那时的原糖,最高档数“东北绵白”,它是用甜菜做的,特别细腻,糖味纯正,可以裸吃,且易化,做汤团的猪油馅只能用它。但那时“东北绵白”奇货可居,列入了计划供应的年货,就那么一点点。用得比较普遍的是一种被称为“古巴砂糖”的黄砂糖,当属蔗糖,味较逊,一般小孩不愿将其“裸吃”,基本上是烧菜用的,但我也看到过表哥偷偷舀了一汤羹“古巴砂糖”解馋的情形。

从我记事起,市面上就是“古巴砂糖”,还以为过去如此,今后也如此。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不见了“古巴砂糖”,用白砂糖代之,开始还有些不大适应,甚至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现在才知道,“古巴砂糖”是当年履行国际义务的产物。

还有一种叫做“机赤”的糖,叫赤砂糖,也称红糖,有一种特殊的甜香味,也是我们“裸吃”的目标,但据说赤砂糖多吃会烂牙,加上一般家里不会备很多,所以也不大吃的,印象中烧糖芋艿放它很香的。

经过工业化加工的各类果糖是我们的最爱,加上花花绿绿的糖纸包装,更显得喜庆,是逢年过节、待人接物不可或缺的佳品,尤其对小孩来讲更是这样。记得小时候对糖果的选择软糖胜于硬糖,确实当时软糖的口感更好一点。特别是有一种称“太妃”的奶糖,咬下去似有油水渗出,十分好吃。花生牛轧虽然香美,但三下五除二就在嘴里化为乌有,幸福感的可持续性差。至于上海特产的奶糖,对我来说,当时还不算是首选,记得最早叫米老鼠奶糖,后来改名为上海奶糖,再后来就是现在的大白兔奶糖了。当年,还有淮海中路哈尔滨、上海、海燕三家食品厂生产的软糖,外包装十分炫目,色彩十分丰富,也很洋气,而且是放在大桶里敞开着卖的,很是别致,但口感并不怎么样。

年以后,软糖式微,硬糖开始风靡,到80年代中期一种夹心的硬糖曾到了一颗难求的地步,连我结婚时用的喜糖,每包也只能放两三颗点缀一下。而我对软糖的偏爱终止于年。那年从南宁带回一种水果软糖,没想到它的黏性极高,竟然将我做过根管手术的大牙给黏下来了。从此后我对软糖就只剩下恐惧了。

小时候懋益里经常有卖糯米糖、饴糖(麦芽糖,上海话发音“琴糖”)、棉花糖等的小贩。买饴糖时,小贩会用两根小棒挑一坨糖递上。我们拿过来一般先不吃,只是用双手各握住一根小棍做车轮状调制动作。因为有传说饴糖越调越多,但实际上并不完全这样。即便看上去会多一些,也是在做调制动作时,因空气混入、气泡增加引起糖体膨胀所致。棉花糖,几分钱能有那么大的一捧,也相当吸引人。而糯米糖,我几乎不吃的,也说不上什么道理,就是不怎么喜欢吃。极为有限的零花钱,当然要“保证重点”了。

还有从店里买的粽子糖,它焦糖般的甜香也让我难忘,尤其是带松子的那种,口感更佳。据说,中学时代学工劳动,有班级分到做粽子糖的食品厂,可想而知,就像老鼠掉进米缸里了。

不过,我对糖或甜味的记忆还来源于接种和生病。比如,对于接种吃糖丸,我不但不抗拒,而且还乐在其中。有几次记得是一汤羹“药水”中放一些饼干屑,也已经感到很开心了。再有就是宝塔糖。经常是我自己浑然不知,而父亲从我的面黄肌瘦和脸部白斑已看出端倪,于是买来几粒宝塔糖下肚,第二天就会排出许多蚯蚓般的东西。宝塔糖虽然是药物,但也是很好吃的。现在,已多年没听说宝塔糖了。

此外,因从小咳嗽,经医院(医院)、北京西医院等,除了吃药打针,也经常与糖浆打交道。一种叫“半夏露”的糖浆,在治病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甜蜜和清凉的回忆。但同样是糖浆,另一种叫“非乃根”的却并不让人愉快,喝它不仅嗜睡,而且口感较差,多吃甚至会作呕。与咳嗽有关,还有种桉叶糖,虽然不是药物,但甜味带着清凉,而且止咳确实很管用。

那些年,糖是最廉价的营养品。生小孩要吃红糖烧的面补身子。在农场里也会经常买来麦乳精泡着喝,现在好像改名为乐口福了。得肝炎被嘱要多吃糖以“减轻肝脏负担”,但到自己得了肝炎,又听说糖是热性的,多吃对肝不好。

当然,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生活的提高,对糖的诟病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更多地节制糖的摄入。但这应该并不影响我们小时候有关糖或甜味的美好记忆。即便是现在,嗜糖依旧是孩子的天性,只是大人会对之有所控制。

写于年12月

年11月修改

鸣谢:无为之人先生赐稿分享!

无为之人先生热文

?新昌路三德里

?记忆中的仁济里

?懋益里纪略

?我所知道的斯文里

?发生在永康路“外国弄堂”里的故事

?从复兴路拐向瑞金路

?坚守

?我所见识的上海平民小吃街

?鲜肉月饼的记忆

?淡水路——恬静而淡泊

?深在闺中——与裨文女中旧址的短暂交集

?访南京西路弄

?奶奶借书

?迎着夕阳的漫步

?长江剧场断想

?雷震油画里的老城厢

?重访长风公园

?卖粽的阿婆——懋益里系列

?强郎——懋益里系列

?鸡粥摊与“绍兴”师傅——懋益里系列

?读报——懋益里系列

?钩沉——懋益里系列

?“蛇皮”——懋益里系列

?曾经的上海市体育馆

?久违了,《柜台》

?大水漫里弄——懋益里系列

?消失的老井——懋益里系列

?“救火龙头”——懋益里系列

?《夺子战争》廿五年

?这里曾是弹格路——懋益里系列

?弄口双店——懋益里系列

?流动的营生——懋益里系列

?合肥路号

我知道你在看哟~

推荐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hangyebanxiaa.com/bxgx/10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掌叶半夏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