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二十节气之一夏至。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半夏(学名:Pinellia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等,属天南星科半夏属。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药用植物。种加词ternata意为“三出叶”
半夏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她在田野里割草时,挖到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由于饥饿难耐,她就试着将块茎放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填饱肚子。谁知吃完就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了,谁知连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治好了。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起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效果甚好。但这种植物块茎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一天,白霞在河边清洗这种药的时候,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药命名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节采收,加上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把“白霞”改成“半夏”了。
三候:中国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注;以上图片来自好友“芷”,内容来源于百科
然而并不关我什么事了
植物文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