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掌叶半夏 > 掌叶半夏功效 > 正文 > 正文

相见一支草草名隐在五月中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26 9:08:54

点击蓝字   从字面看,半夏更像一个时间概念,而且给人一点淡淡的忧伤,犹如“花开半夏你若惜,叶等三秋我成尘”之类,就是这个“半”字,隐含了某种残缺,留下了众多遗憾。但这里说的半夏却是一种植物,一种用时间命名的植物,与情感无关。

  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作为本草,常在农历五月采收,此时正是夏季之半,故名半夏。它的分布极广,在江南之地,经常在桑园地中成片生长,甚至在路边也能经常见到。半夏的叶很特别,叶梗从基部长出,长15-20厘米,叶2-5枚,大部分一株只长一两片叶子,叶片为三全裂,表面有光泽。叶片的基部有的会长出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落地后能发芽长成新株。半夏的花形态独特,在植物学中称作肉穗花序,也就是密密麻麻的小花生在肉质膨大的花序轴上,从外面看只见到一个大苞叶,样子似佛像背后的火光,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形象的名称-佛焰苞。苞有绿色的,也有绿白色的,有时边缘是青紫色的,下半部分呈管状,上半部分张开,顶端弯曲如蛇头,朝上伸出一根鞭状的须毛,好像是蛇在吐信子。很多时候人们以为这就是半夏的花瓣,其实不是,真正的花是藏在佛焰苞内的。半夏属于雌雄同株的植物,雌花长在花序的下半部,排成一列,雄花在鞭状须的基部绕一圈,只有掰开佛焰苞才能真正看到它的真面目。

  夏天割草时,经常在桑园地中看到半夏,掌状的叶片稀稀拉拉,花序稀奇古怪。平时并不关心它,只有发现它的珠芽时,才觉得好奇,一直以为这就是它的果子,而对于真正的花却并不注意,直到摘下佛焰苞掰开一看才知道,里面藏着种子,一串卵圆形的浆果,每颗浆果中有一粒种子。半夏就是这样一种具有隐藏秘密本领的植物。挖开边上的泥土,发现下面还长着小芋头一样的块茎,直径0.5-3.0厘米,块茎上长满须根,这就是用来做药的半夏。

  其实半夏与芋头同是天南星科植物,其根茎有相似之处不足为怪。但半夏的繁殖方式还是很独特的,除了长在地下的块茎每年都会重新萌芽,其珠芽和种子同样具有繁殖能力,这在常见的植物中十分少见。

  常见的天南星科植物还有许多。花烛属的红掌、白掌是讨人喜欢的花卉植物,龟背竹、马蹄莲、滴水观音也是较多种植的观赏植物,但这些植物都有毒,唯有芋头是无毒的天南星科食物。魔芋虽然也做食品,但同样有毒,加工成食品之前必须经过处理。

  天南星科植物大多有毒,但许多种类可以入药,如菖蒲、天南星、虎掌、千年健等等,其中半夏是历史最悠久的中药之一。侯宝林有一段著名相声《打灯谜》,其中有一个四名灯谜:“眼看来到五月中,家人买纸糊窗棂。丈夫出门三年整,一封家书半字空。”谜底是四味中药,半夏、防风、当归、白芷,“五月中”正是夏天过了一半的时候。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相传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在田野里割草时,挖到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由于饥饿难耐,将块茎放在嘴里咀嚼充饥。谁知吃完就吐了起来,她赶快嚼了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后,却发生了奇迹,久治不愈的咳嗽也好了。后来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起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能,常用来治疗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等症。曾经有一种叫“半夏止咳露”的中成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广泛使用,但半夏有毒,不能随便使用,现在这种药早已停止了生产。

人文科普

山前乐郊

休闲养生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hangyebanxiaa.com/bxgx/4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掌叶半夏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