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外一首)
文/靳生
凭栏远眺脚下的桥瘦骨嶙峋
伤痕累累的流水暗自神伤
枪声刺痛天空惊悚的云翻滚
排兵布阵的雨毅然决然前赴后继
更有雷闪电鸣呐喊中摩拳擦掌
被炸毁的铁轨变身英气逼人的剑
侠客起身舞剑意在一剑封喉
剑之魂也是桥之神桥上没有风景
呼啸的风撕扯着疼痛的往事
淬火的目光豁然穿透翻滚的烟云
桥墩任劳任怨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锈迹斑斑的枪炮声已开始变声
白鸽飞过缝合着天空隐形的裂纹
桥也曾试图去缝合河流的伤口
风风雨雨里只石狮子选择坚守
这一天无法祛除的疤痕再次发痒
刀耕火种
石头做的刀和斧
砍向杂草丛生的土地
被火亲吻过的肌肤
有暗物质在悄然滋生
渴望成了最肥的肥
当初的汗水蜕变成种子
既然曾经用心的播种
便只管潜心去收割
刀斧淬火而生的执念
点燃了丰收的燎原之势
火中成灰或者涅槃
释放的温度温暖了目光
耕种中刀与火间的爱情
就是晶莹剔透的露珠
被滋润的诗行长醉不醒
半夏
文/雁儿在林梢
雨后
只一阵不再干涸的蝉鸣
那些热闹的绿肥红瘦
纷纷,躲进了一个叫江南的词里
姜半夏,合欢皮
以一株草的虔诚
拯救脚下的城池
无论痞结痈毒
夜卧不宁
一池伸开腰肢的荷
齐刷刷举起夏日清欢
不再理会风和雨
谁更狂热,谁更恣意
轻握半夏、晚霞
站成一道最别致的景
像两滴雨
一路平行
在大地上相拥相依
七月之思
文/江从超
西瓜裂开
七月捂着耳朵
二婶藏着几十年的红嫁衣
露出
该晒晒,老了
杂草的瓜田,蝉鸣
疤痕的水渠,小桥树影
剪辑
喊回来的春
最后画一次深爱的田野
踩凹的小路对着村庄
时针弯曲
到八月,田地征收,盖高楼
7月7日的日记
文/盛文
这是个特殊的日子
庚子年高考终于开场
我从合肥出差宿州
阳光灿烂
美好的天气多么值得庆幸
为自己更为莘莘学子
但朋友圈的新闻
晴天霹雳,因突发汛情
黄山屯溪老大桥被洪水冲垮
这是近五百岁的徽州宝贝
更有歙县考点
被迫停考
洪水,一下子漫过我的心堤
直逼皖南的姐妹兄弟
借
文/幸福的味道
借盛夏的阳气
掬一壶甘露
洗一洗污浊的灵魂
借山谷里月下的清辉
打造一把利剑
斩断乌云的猥琐
还一个纯美庄严的你
攀到山顶,俯瞰大海
借一缕霞光
提笔写下一首诗歌
独尊
梅雨季
文/青海湖
塘水漫到地里
蜻蜓逆风而飞
一只黑八哥扇动花翅膀
在众鸟的啁啾中落向右边的树顶
天还在变脸
太阳时隐时现
秧田里沉默了几天的雨伞
瞧着水里的影子发呆
永恒的失落
文/天下谿
大成殿跌落进滚滚的梅城河时
是在二十五年前的那个夏季
从那一天起,“5?25”写进了永远的史册
东至县,从此再没有了文庙
东至人的心,瞬间少了一个安放的地方
一场暴雨,很可能是为了给予人们一些警示
天空怒睁的双眼,日夜噙满泪
自南向北,一阵一阵的倾泻
万物岌岌可危,怕风、怕雨、怕电闪雷鸣
纵横交错的,黑色的、白色的公路网
缓缓沉入,大地无声的呜咽
镇海桥,昨夜或许还不曾预知
寿终年7月7日
享年岁
悲伤,猝不及防
文/张东晓
越来越平静
死亡带来的冲击
阿拉伯数字隐藏在
月亮的背面
与光明一线之隔的荒凉
无奈。潇潇的雨
何曾有过悲伤
有只雁
衔着一块不开心的云
在七月的流火中
向着南方
凝噎
笔下岁月静好
枫叶,理想的翅膀
青春的悲伤与生命的无常
猝不及防
陌生部落
文/耿兵
一切早已睡去
却又被这多情的月光
披上一身华美的盛装
今夜
是不是该梦见一场雪了呢
那些悲伤的语言早就渴望着这个尘世能飘下一场弥天大雪
或许那金灿灿的城堡并不会在雪夜坍塌
那愈加沉重的翅膀只是过往中
跌入深海的轮回
今夜我一次又一次在我沉沦的酒杯里倒入雪
也倒入这个尘世间仅有的洁白与善良
或许
这馥郁着芳香的草原里并没有萨日朗
并没有阳光
可我依然驱赶着那群洁白的羊群
从你身旁经过
我一次一次在月光下叩问
或者是虔诚地喝下孟婆给予的汤
我甚至已经忘却那个离别的夜
在你的池塘是否惊起一滩鸥鹭
那里为何有着更多的蒹葭更多的菖蒲更多的伏于水平面的浮萍
那些没有定力的植物
是不是寄居在湖边的陌生部落
高考
文/韩文
七月的暑
在升腾
高考火一样的红
早晚的凉
冷却不了全社会的热情
心中的锦绣
今天得以繁荣
考生,烤生
恰似外烤内蒸
请删除内心的烦燥不安
多保存淡定安宁
高考的现场
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盼子成龙
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致敬电焊工
文/李国庆
你用燃烧的笔书写
一道闪电划过
钢筋般的语言刺破天空
窗户挤出来的笑语
似那雷声滚滚
妙笔生花
将万物间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天女散花
把山河点缀的无比壮丽
没有过不去的天堑
没有爬不上的山峰
用火花嫁接
亲亲的一吻
就能吻成一行行好诗
烟雨江南
文/王恩斌
烟雨江南
深深的小巷
丁香花一样的女人
流动的红伞
清风一样的韵律
总是在凹凸有致的身上
飘荡
烟雨江南
走不出的巷湾
飞不出的目光
总是在这里打转
烟雨江南
燕紫叼来一首小诗
把它种在深深的小巷
井
文/鸣雁
一生,倾其所有
滋养了一代代饮水人
繁华落尽
空留,一道道积攒的勒痕
孤独,寂寞,清冷
郁结的青苔
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一心一意的真情
锁不住木桶沉落、撞击的回声
等不来浣衣唱歌的女人
守着一颗清凉的心
刻下村庄的图腾
翻越篱笆的桃花
文/马凌
春风撩起桃花裙底
春光乍泻
大红,粉红,胭脂红
翻越篱笆的桃花
撂倒
赶往春天的人
落入湖中的花瓣
随水波微微涤荡
涤荡进了我的心底
时隔多年,已是无言
文/陈旭
谁也不先开口说话
就这样坐着
酒杯略显尴尬,沉默不语
从头顶泻下来的光只字不提柔和的成份
隔着一张桌子
好象隔着两个天涯
窗外的夜
不知星星以怎样的灯火,草草收场
压抑一种心口的疼痛
花鼓灯
文/孙保安
是谁把淮河的波声
和那跳跃的鼓点
烙进我的心里
我听到麦子拔节的声音
我看到稻谷滚闹的喧腾
大风响起
一群孩子
争抢着爬上楼梯
是母亲清癯的手掌
掬一口淮河水
喂养一个村庄
乡音乡情
支撑一曲不老的歌谣
花鼓灯来了
飘舞云的红绸
喊唱年的丰裕
倾听羊角水堡的声音
文/赖加福
一串深深浅浅的脚步
敲开厚重的城门
踩在古代与现代
几个世纪的漫漫光阴
踩在鹅卵石铺就的逼仄小巷
踩痛了城堡酣梦的尾巴
岁月的脚步还不算走得很远
千年的风风雨雨
藏于老宅粗糙皮肤的皱褶
祠堂里发黄的家谱落满尘埃
寺庙中香火长盛不衰
一座座白墙青瓦的老屋佝偻着背
走在平平仄仄的日子里
被阳光一遍遍擦响的名字
跟一首唐诗的韵脚一样朗朗上口
是谁依在屋檐下静坐
用千年的岁月
沏出一壶热气腾腾的清茶
茶水里的光阴浮浮沉沉
仿佛一叠苍翠的山水
或一段陈年往事
还是那双沾满泥巴拧裤管的赤脚
手提肩扛扁担、箩筐、打谷机、风车
经过添丁街的青石板小路
经过晒谷坪、蓝氏节孝坊
经过栽种莲米的半月形荷塘
将腰身弯进青葱的田野
用汗珠浇灌一株金黄的稻穗
将一声牛哞牵到思乡的月圆之夜
那些煮熟的灯火
千万朵,或是千万盏
总有一支开在我的心间
一位故人,一袭青衫
裹着河风,追随着一缕炊烟
一脚迈进熟稔的庭院
每一个城墙垛口
都有一双回眸的眼睛
打量甬道上行走的人们
缝隙处长出的青草
诠释古堡曾经的青春芳华
朗朗读书的天籁之音
传承客家人“诗书传家”的祖训
清爽的风走近又走远
带着金戈铁马的滚滚烟尘
绕城而过的湘水
在耳畔旁欢唱,哗哗哗
唤出母亲的背影
以及水田里的稻香
一艘归乡的船
从古码头淌过河滩出发
又淌过有根的湘水泊回
那只频频挥动的手臂上
小暑黄昏有感
文/杨迪中
远有蒲扇握手中,近来空调屋藏风。
蝉嘶蟋蟀不更事,何故狂吟暑热疯。
清平乐·致高考生
文/雪天听琴
蟾宫折桂,寒窗十年慰。
经纶今费一纸量,风云有际会。
骄阳未忍相催,雨送清凉微微。
寄言场外父母,待儿凯旋来归。
七绝·雨日小署
文/一钉
小署何须雨邈绵,青荷伞下水千千
游鱼贪食空翻浪,野旷天低接凝烟。
七绝·致高考学子
文/杨朝芳
闻鸡起舞少年郎,
即日挥毫醉墨香。
运笔如神皆任意,
金科榜上慰爹娘。
七月流火
文/王耀忠
风疏杨柳飞烟絮,沐浴阳光校舍花。
朗朗书声分秀色,悠悠翰墨乱芳华。
一朝晓日茕茕路,十载寒窗暮暮家。
慈母倚闾柴户望,旅人行志向天涯。
庚子年高考
文/李建军
今庚大考不寻常,
因疫延期一月长。
暴雨肆袭南土涝,
烈阳翻滚北疆狂。
十年励志勤学练,
二日雄心洒逸扬。
饱受艰难莘子泪,
韶华豪迈气高昂。
五律·报娘恩
——高考日有感
文/侯建峰
稚子离家去,寒窗十载忙。
今朝皇榜试,明夕状元郎。
待到披花日,乡邻竹仗扬,
卧冰求鲤记,归梓报恩娘。
七绝·咏高考
文/大道无形
潜心黄卷夏冬忙,
戴月披星任寂苍。
椽笔写出国栋意,
来年振翅九天翔。
特别提醒:
《每日好诗》作品,是釆取群内选稿的方式产生,进群需加《安徽诗歌》主编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hangyebanxiaa.com/bxry/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