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旦咳嗽是否就是喝止咳水?《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咳嗽并不仅仅是肺病了,五脏六腑可能都会影响到肺并最终体现为咳嗽。付济华医生例举5个医案诠释了《内经》的条文。五脏皆能令人咳(内经诠用)
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咳嗽的病理病机。在讨论到咳嗽这一病症的时候,我经常听到做中医的朋友说这句话。然而我问到他们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的时候,都“掉链子”了。
其实现代的中医人绝大部分并没有搞清楚内经深意,还要动辄引经据典。对于那些好读书不求甚解,学而不思的中医人我感到悲哀!
扯远了,言归正传,《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句话几千年来一直在指导我们对咳嗽的辨证论治。大家都知道五脏有:心、肝、脾、肺、肾所构成,下面我不讲过多的空洞的理论,用实际案例来逐一论述五脏与咳嗽的关系
病例1(肺咳)
李X,男,31岁。主诉咳嗽两周,两周前感冒,在某卫生站经西医输液药物等对症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具体用药不详),鼻塞、流涕、发热等症状消失,唯咳嗽有增无减,遂来我处就诊。
面寒而印堂泛红,咳嗽声音洪亮,音清,诉汗出,痰黄,鼻息发热,舌苔薄黄,脉浮而数
外感风寒,肺失宣降,寒郁化热
麻杏石甘汤
生麻黄9克,杏仁12克,石膏30克(先煎),生甘草6克。三剂痊愈。
就诊之时,通过望诊面寒而知外感风寒,印堂(肺的反射区)泛红和痰黄、鼻息发热而知已经寒郁化热,舌苔脉象又再一次证明。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外感风寒,寒邪郁表,肺的宣发和肃降的功能失常,肺气上逆就会发生咳嗽。
方中麻黄发散风寒,宣发肺气,杏仁肃降肺气,石膏清在里之郁热,风寒得散,郁热得清,肺气宣发肃降复常,咳嗽自然而痊愈。
病例2(脾咳)
杜XX,女,56岁,主诉:咳嗽三个月,三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经中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前来就诊。
形体肥胖,面色淡黄,咳嗽声音重浊,咯痰色白清稀,容易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
痰湿蕴肺
二陈平胃散
陈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6克,苍术9克,厚朴9克,炙甘草6克,生姜三片。七剂。
二诊:咳嗽明显减轻,已无恶心呕吐,咯痰。效不更方,原方七剂。后来病人至电言病已痊愈。
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致肺气上逆而作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治疗当理气化痰,燥湿健脾,已除生痰之源。
病例3(肝咳)
付XX,男,42岁。主诉:咳嗽二十余天,伴咯痰,痰中带血。患者二十余天前和妻子争吵后开始出现胸闷,咳嗽,在某卫生服务站治疗(具体不详)后未见好转,并出现痰中带血,医院经检查未见异常。经人介绍前来我处就诊。
面色略青,鼻梁(肝在面部的反射区)及双目红赤,喜叹息,诉胸闷,咳嗽,咯痰带血,舌苔薄白,舌质红,脉弦数
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犯肺
丹栀逍遥散合黛蛤散
醋柴胡9克,白芍9克,丹皮9克,栀子15克,炒白术9克,茯苓6克,青黛3克(冲服),海蛤壳3克(研粉冲服),桔梗6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三剂。
二诊:患者诉胸闷咳嗽明显好转,咯痰减少,痰中已无血色。效不更方,原方五剂。
此木火刑金之证由情志刺激,肝失调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致肺失肃降而作咳,气火迫血妄行而致痰中带血。治当疏肝解郁,清肝降火,兼宣降肺气止咳,方证合拍故奏速效。
病例4(肾咳)
李XX,82岁。主诉:咳嗽十余年,加重一个月,伴气短。患者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十余年来反复发作,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症状加重,经人介绍前来我处就诊。
面色?白,面部肾区淡黑,暗淡无光,印堂泛白,语声低微,诉稍活动即咳嗽气喘,休息好转。两腿发软,走路后足跟疼痛。舌根无苔,脉弱
肾不纳气
平喘固本汤和苏子降气汤
苏子9克,桔梗6克,半夏9克,当归头9克,前胡9克,厚朴6克,肉桂3克,陈皮6克,款冬花9克,沉香6克(后下),煅磁石15克(先煎),党参9克,五味子9克,蛤蚧9克,核桃肉15克,杜仲9克,炙甘草9克。七剂。
二诊:服药后病情改善,原方服用三十余剂症状消失。
肺主气,司呼吸,为气之主,肾主纳气,为气之根。患者年老体衰肾气亏虚于下,不能纳气,而致肺气不降,治当肃降肺气,使气降于肾中,补肾纳气,收敛精气,使精气不致涣散。方中集降气纳气药于一方之中,正是为此证而设。
病例5(心咳)
王XX,63岁。咳嗽十余年,加重十余天,伴心悸。十余天前劳累后加重,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经住院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邀余会诊。
面色浩白虚浮,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咳嗽无力,诉心慌心悸,畏寒肢冷,舌苔水滑欲滴,脉沉弦滑
阳虚水泛,凌心射肺
真武汤合五苓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黑附子6克(先煎),桂枝9克,白芍9克,炒白术9克,茯苓15克,猪苓9克,泽泻18克,葶苈子30克,大枣5枚,桃仁9克,红花6克,丹参15克,炙甘草9克。三剂。
后来病人打电话说服药后小便增多,畏寒咳嗽心悸水肿均有所减轻,按原方继续治疗
此证乃心肾阳虚,气化失司,而至水饮不化,水动不居,而凌心射肺出现心悸咳嗽,治当温阳化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附子桂枝有强心作用,茯苓猪苓泽泻葶苈子利小便,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此案的治法与西医的心衰的强心、扩管、利尿的治疗方法不谋而合。
》》编后语
《素问·咳论》指出“治脏者治其输,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因此在来不及开药的时候,大家不妨按揉相应穴位,说不定能帮助缓解咳嗽呢。
疾病只是一个假象,因为「天下本无病」
如果有一个人跟你说,「天下无病」,疾病只不过是个假相,不是本质。你会怎么想?
你会有如醍醐灌顶,微笑点头,发现疾病原来只是一个代号,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疾病的恐惧;还是会觉得这个说法虚无缥缈不接地气,甚至心想「说这话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
「天下无病」,是林杰老师最强调的观念。但生病时我们的痛苦实实在在,这时候看「天下无病」这四个字,多少觉得有点虚无缥缈。
林杰老师解释说:「我不是看不见症状,或者不了解病人的痛苦,而是强调一点,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病是以某一种方式来提醒你,让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模式出问题了。如果你因为受到这位朋友的启发,转身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改变它,这个病就作为客人走了,不会继续留在身体里。」
比如你受了风寒,这时候是病这位朋友用咳嗽或者流鼻涕的形式来提醒你受了寒,让你知道该采取一些手段把寒气驱赶出去;当你吃了一些不新鲜或者不卫生的食物,这位朋友就以拉肚子的形式提醒你;当你长期睡眠不足,它就以眼睛发红、脾气暴躁来提醒你,把问题的存在表达给你。
如果没有疾病的提醒,我们也许就对身体的各种超负荷和不平衡无知无觉,一直随波逐流让生活腐化下去。「病不是敌人,是善意的提醒。」我们应该感谢疾病,而不是痛恨它。
有的人,因为从小身体不好去学习了太极拳,后来成为太极拳高手,身心的状态都获得提升。对于他来说,身体不好这件事反而成了他人生的助力和善缘。
有的人每天晚上出去唱歌、喝酒,参加各种聚会、饭局,然后来找林杰老师看病,说「我失眠了,给我开点药调理吧。」表面看来,他在积极地求医问药、解决问题,但其实,不论是求助于中医还是西医,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他的潜台词是:「你来帮我搞定失眠这个问题吧,搞定了我才能继续有精神参加party啊!」他丝毫没有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也没有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愿望。
这种情况下,医生即使有心也无力,孤掌难鸣。只有病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偏差,再加上医生的帮助,医生和病人完美地配合,才会让一些现象发生改变。这才是疾病作为一个信使存在的意义。
二、有时你不需要医生
甚至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医生的。
有个人去看病,说他眼睛发胀、视力模糊,已经一周了。林杰老师问他,是不是这一周用电脑、手机太多了?他才发现,最近一周确实用眼过度了。这时候他根本不需要找医生,尽量不用电脑、手机,休息一两天就能恢复了。而不是去找医生治疗,治好之后继续不知疲倦地看手机、玩游戏。
有个病人最近一周工作压力特别大,晚上应酬也多,经常喝酒,血压很快升高。这种情况,林杰老师认为其实也不需要治疗,他的血压升高是因为他身体的频率与他最近的生活节奏不和谐不平衡。只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改变这种不和谐,血压就会降下来,不必找医生的。
大自然有风霜雨雪,人的身体有疾病也是自然现象,无需恐惧。「病都只是一种现象,一定不要恐惧这些现象,我们可以透过现象去找背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个现象、这个问题出现了?怎么去改变它?医生是一个助手,不是一个决定者。最大的医生是自己的身体,如果身体已经没有了修复能力,医生是无能为力的。」
疾病绝对不是坏事。我们会酸痛,会失眠……都是不同的症状,有着不同的原因。我们去找到这个原因,比直接去消除这个症状,要重要得多。
林杰老师希望大家不要把所有治病的责任都推给医生,而是跟医生一起商量,怎么找到问题的根源,怎么改变自己不良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
「在我的理念里,中医首先是一种心智模式,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怎么看待人生。当你的心智模式改变,心态就发生很大的改变,很多精神、思想方面的病就不见了。第二是生活方式,大部分形体方面的病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第三个是医疗模式,属于扶偏救弊,亡羊补牢,是为了补充前两者的不足而存在的。如果有良好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作为基础,医疗模式就变得很轻松。」
但现在医疗模式被过于强调,医院过于依赖,这是非常不正常、不健康的。
现在很多病都是越治越多,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现在的病人比十年前多了多少倍。越治越多,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医疗模式出了问题。
三、疾病是从哪里来的
中医讲的病因有两类,一是内因,叫内伤七情,二是外因,叫外伤六淫。
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哪里来的?是这个世界、这个人生,与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一样而产生的。所以根本上的治疗,要靠改变世界观、人生观,也就是林杰老师所说的「心智模式」。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是过度的意思。风寒暑湿燥火本来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本无所谓邪气,自然界的正常气候在恰到好处的时候都是帮助人体的。但放错了时间、地点,出现在错误的时空背景下,就成了邪气了。「非其时而有其气」,就会伤害到人体。
比如夏天本来是温热的,要出汗的,空调盛行之后,我们没机会出汗了,反而容易受寒邪侵袭,这就是「非其时而有其气」,让我们在得到舒适的同时,也增加了患病的基础。
还有一种情况叫「非其地而有其物」,本来只是在春天、夏天出现的东西,在冬季出现了,为我们所用,往往会超过我们身体的承受能力,成为致病因素。比如反季节蔬菜,进口水果,就是典型的「非其地而有其物」。
林杰老师不太建议一直去做体检。他说:「体检是在一片大森林里寻找枯枝败叶。」我们的身体如同一片大森林,充满活力,也必然有枯枝败叶在其中,只要能吃能喝能睡能笑,就是很不错的状态,不必太早让自己进入病人的角色,让自己被疾病的阴影覆盖。
「人最终是靠自己的生机和活力生活在宇宙大空间之中。」医生的作用,其实犹如驱散阴影的阳光,精神上引导患者往最阳光、最温暖、最能安心的状态走,形体上引导他气血的运行、肢体的位置回到和谐状态,帮助患者恢复自愈的本能。
四、把学中医当做一种人生修为
在一个真正的中医眼里,没有「病」这个概念,有的只是每个人身体内部存在的各种不和谐或者不平衡,医生和患者的努力方向是去调整这些不和谐和不平衡。
真正把病治好的,不是对面坐着的那位老中医,不是他用的那根针,不是他的按摩手法,不是我们喝下的那碗汤药,而是我们自己。
各种外治手法也好,中药汤剂也好,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激发机制,是它激发了人体气机的运行,让身体自我完成治愈修复的过程。人体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所有的医生都起不到治疗的作用。
药王孙思邈给所有人看病,首先不是开药,而是看病人这一阶段的生命状态,是意气风发还是失魂落魄,根据不同的状态进行处理;然后再问病人的饮食起居,各种吃喝拉撒睡,看看病人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引导他去建立健康的节奏和习惯;如果这两招还没搞定,他就给病人一些食疗的方法,再不行就做按摩导引,再不行就扎针,最后才用汤剂。吃药是最后才使用的手段。
疾病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不是单一条件,而是多种条件下产生的。医生治病,其实就是想办法增加条件或者减少条件,那个现象就改变了。
林杰老师希望大家把学中医当做一种人生修为,而不是为了做医生。因为做医生是医疗模式,更重要的是前两个模式。
通过学中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事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同时能看到事物对立的两面,而且看到两面之间的变化、交流,不拘泥于一个面,这是学中医的最主要的原则。遇到好事的时候,知道「福兮祸所伏」,就不会太得意忘形;遇到坏事的时候,知道「祸兮福所倚」,就不会深受打击。当一个东西的两面你都掌握到,你就有自由,就能体会到「每逢大事有静气」的状态。
通过学中医,让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的节拍相应,让人活得更有质量,让思维进入一种放松和自由的状态,我们的为人处世也能越来越游刃有余,不憋屈。
五、不恐惧是非常重要的心法
「一个人总是被他的内心打败,而不是外界给他多少伤害。」林杰老师如是说。很多癌症病人的病情恶化,是从他得知自己患癌之后。
其实,肿瘤从潜伏期到转归期有无数种可能,但有的医生喜欢强调最不好的结果,患者听到之后,他的念头和思维就被这个最坏的可能性紧紧抓住,天天在恐惧之中,有时候成了心理学所说的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相信事情会如你预料的情况发展,你会有意无意地采取加强的措施,最后正是你自己促使了这个预言的实现。
林杰老师打了个比喻:肿瘤,其实相当于房间里的垃圾桶。每个房间都有垃圾桶,暂时储存垃圾。如果一个房间很干净,那是因为有人清洁过、管理过,垃圾桶被及时清空了。肿瘤,就是身体为了保持整洁而设置的垃圾桶。健康人的身体正气很足,能把体内的垃圾及时清理,但是,当正气不足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垃圾清除到体外,身体就会自发地把垃圾暂存到肿瘤这个垃圾桶里面,以免垃圾进入血液。
所以,面对肿瘤,切除肯定不是最好的态度。谁会认为一个房间里垃圾太多了,最好的方法是扔掉垃圾桶呢?经常有病人切除肿瘤之后发现扩散了,林杰老师说,其实这是因为你把垃圾桶扔了,当然房间里就会到处是垃圾。
六、心有千千结,身有千千结
老师建议,如果真的有检查出来身体有了肿块,首先不要怕,不要慌,问问自己:我心里有什么想不开的结在身体里留下了印记?我有什么没有宣泄的情绪被压在心里?我有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先把心结解开。
管理肿块的是阳气,解开心结,节约了阳气,身体就有力量去缩小肿块了。
不恐惧是非常重要的心法,相信肿瘤是自己的朋友,他的出现是在提醒自己反观自我,看看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还不自知。不要用激进的、对抗的方式来对待肿瘤。
很多时候林杰老师不用肿瘤、癌症这些字眼,他会换一个词,叫它「肿块」。还是指的同一个东西,但是用「肿块」这个词,负面的心理暗示就没有那么强了,病人也就没有那么多恐惧。「恐则气下」,本来正气就弱,恐慌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力。人在恐惧之中,整个人是纠结、紧张的。
一定要记住,现代医学经常强调的最坏的结果,只是无数种可能之一。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遇到了一些「大病」,在生活方式方面,林杰老师还有几点非常具体的建议:
1.离开熟悉的人群
找到自己的心结,调整三观,提升自己的格局。放松心情,身体自我调节的能力会成倍增加。
周围的人不断地嘘寒问暖,有时候会给人温暖的能量,有时候却给人增加了压力。对于一个患者,亲友们的过度关心会时常提醒他自己是个重病人,反而强化了心理阴影和负能量。
2.改变节奏,改变动静阴阳
原来忙忙碌碌、四处奔波的,学一学打坐、站桩,让自己静下来;原来特别宅,不爱出门不爱活动的,多出去旅行,接触不同的山水风景、不同的人,把视野打开。
多晒太阳!天然环保纯自然「心脏和晒太阳关系最密切,晒得微微出汗最好。汗为心液,与阳气输布有关。」天地之间,晒太阳是最好的提升阳气的「良药」!
3.调整作息时间、饮食,适当的运动
不熬夜,不大鱼大肉,让身体内部节律正常、有序。
另外林杰老师教几个可以保健的开关穴位以及操作手法,非常实用。
第一个开关点
在心窝部的巨阙穴附近。沿着剑突周围找一找,平时容易紧张、心情不好、胸闷气短的人,往往都会在这里找到一个硬结或者一个痛点。把它揉开了,心情就会豁然开朗。这个开关跟情志关系最密切,如果哪天你跟人吵了一架心情很不爽,很憋闷,揉这里三分钟,马上就会好多了。所以林杰老师称之为「情志开关」。
第二个开关点
在锁骨下窝的云门、中府附近,经常气喘的人,还有容易疲劳的人可以经常摸一摸这里来缓解。不论是伏案工作的疲劳,还是没休息够觉得特别困顿,让自己放松下来,在这里摸上三五下,就不容易感到疲劳。这是个「抗疲劳的开关」。
第三个开关点
扭伤的开关:手三里,这个穴位可以治疗脖子扭伤、脚扭伤等各种各样的扭伤。
医家简介
付济华,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长于诊脉,善用经方。谨遵医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训,精研岐黄,融汇百家。曾任上海中医研究院主诊医师、华夏中医论坛著名讲师,荣获国家医学发明专利两项。在中医临床上,将中医古方活学活用,师古不泥,组方遣药独具匠心,辨证论治一丝不苟。
声明:来源于网络。仅作公益性分享,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点阅读原文,进行系统学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