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掌叶半夏 > 掌叶半夏入药 > 正文 > 正文

药食两用,从金匮要略探讨橘皮的药理作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7 11:52:25
白癜风医院拉萨哪家好 http://m.39.net/pf/a_4595305.html
橘皮的简介

橘皮在《金匮要略》中共出现有三处,分别是《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上述三方用药精简,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橘皮在三方中作为主药,其药食两用,效果显著,价格便宜,且药材来源方便,符合简便效廉的特点,所以应该总结其功效提高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般认为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临床常用于脾胃气滞证、呕吐、呃逆、湿痰寒痰咳嗽以及胸痹。

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胸痹:胸痹轻症,无喘息咳唾、胸背痛、心痛彻背等症,仅有胸中气塞、短气,所以说是胸痹轻症,苓杏汤与橘枳姜汤均主之,但两方侧重不同,苓杏汤偏重于水,方中茯苓利湿,杏仁降肺气,祛痰浊,其短气原因是水液不布,停于肺中,阻碍呼吸,故见短气;橘枳姜汤偏重于气,方中橘皮下气行滞,燥湿和胃,生姜温通散寒,枳实下气消胀,三药性皆下降,气降则水降,肺气下降之路恢复,故能除胸中气塞。两方虽偏重不同,但所用之药茯苓、杏仁、橘皮、生姜、枳实其升降之性皆是下降,可使上乘阳位之浊邪得以下降,阳气得以归位,是以胸痹得解。但胸痹本是虚寒,若遇胸痹重症,仍需温阳。

干呕、哕逆:哕逆较之干呕为重,但不论干呕、哕逆其病机皆为胃气上逆,哕逆除胃气上逆为标外,尚有胃气虚为本。橘皮汤针对之手足厥逆乃是寒客于胃,胃气不降,阳气不能布达四肢所致,而非阳气虚衰;橘皮竹茹汤针对之哕逆本是胃气虚,标是胃气不降,久则上逆之气郁而生热,与大黄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上热之证相似,橘皮汤药证之厥逆不关阳虚,故只需橘皮降胃气,生姜散寒邪,寒邪散,胃气下,阳气布,干呕、哕逆及手足厥逆之症自除;橘皮竹茹汤药证之哕逆需以参、草、姜、枣补中,且原方用甘草五两、姜半斤、枣三十枚,用量颇大,一则补中,一则降逆,虚热之哕逆用竹茹为君清虚热而降逆,臣橘皮共降胃气,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哕逆自愈。

药理研究

关于橘皮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胃肠道方面,其中心血管、胃肠道方面的研究为《金匮要略》应用橘皮治疗胸痹、干呕及哕逆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胸痹方面,实验研究表明陈皮可增加心输出量和心脏收缩幅度,另外,其主要成分黄酮类可调节NO及其他血管舒张因子的生成,进而维持血管正常稳态,阻止血管粥样硬化发展。橘皮能够治疗胸痹轻症的原因大概于此。

在胃肠道方面,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陈皮水煎剂可促进小鼠胃排空。这为张仲景应用橘皮治疗干呕及哕逆以及后世治疗胃肠气滞提供了实验依据。

注:

1.赵会聪,张正利.从《金匮要略》探讨橘皮功效及应用.山东中医杂志.,35(04)

2.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本产品不能代替药物。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hangyebanxiaa.com/bxry/814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掌叶半夏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