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掌叶半夏 > 掌叶半夏归经 > 正文 > 正文

半夏清浅入梦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8 15:03:03
擅长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www.bdfyy999.com/Photo/mingyifengcai/714.html
半夏

《荆州即事》北宋·黄庭坚

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

半夏属为天南星科南星亚科的一个属,该属植物中国目前发现的共有10种,分别为滴水珠、石蜘蛛、掌叶半夏、盾叶半夏(P.peltata)、半夏、大半夏、落坪半夏、姊归半夏、三裂叶半夏、五叶半夏。

01

植物形态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厘米,宽3~4厘米,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半夏,又名蝎子草

02

药材鉴别

半夏的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直径0.8~2厘米。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以个小、去皮不净、色黄白、粉性小者为次。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03

功能主治

中医认为半夏性味辛,温,有毒。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临床主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是中医最常用的化痰药和止吐药。

(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

(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

(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04

炮制方法

生半夏

☆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生半夏有毒。

法半夏:

☆取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人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人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n尝徼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

☆每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姜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矶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

☆每kg净半夏,用生

姜25kg、白矾12.5kg

清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每kg净半夏用白矾20kg

05

半夏的小故事

清朝末年,一位英国医生患呕吐症,“屡屡吐,绝食者久矣”,邀请了日本医生和美国医生共同为之治疗,其结果是“协力治疗之,呕吐卒不止”。当时已认为患者是不治之人,遂求盐山名医张锡纯“一决其生死”。经过详细诊视之后,张氏说:“余有一策,试姑行之。”即用张氏自制的半夏加茯苓生姜,“一二服后奇效忽显,数日竟恢复原有之康健。”张锡纯技高一筹,善用半夏立起沉疴,使得三位“东西洋大夫”赞叹不已,敬佩至极。

主编:张厉瑄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给我点个“在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hangyebanxiaa.com/bxgj/4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掌叶半夏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