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掌叶半夏 > 掌叶半夏归经 > 正文 > 正文

识中药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7 19:36:02
彭洋讲白癜风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礼记·月令》上说:“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这句话意思是说,半夏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成,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夏天也已过半,故名半夏。

半夏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温燥,有毒而力较强,入脾、胃、肺经,善祛脾胃湿痰。内服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外用能消肿散结,可治瘿瘤痰核及痛肿等。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半夏功效

镇咳

半夏味辛、性温,善于除湿浊而化痰饮,有很好的止咳作用,并且各种炮制方法均有明显的止咳效果。

止呕

半夏中含有生物碱、植物固醇、甘氨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对去水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有很好的止呕作用。

祛痰

半夏性燥而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

抗肿瘤

从半夏提取到的多糖具有较强的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活性,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分泌作用,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增殖。

抗心律失常

半夏有较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因为半夏具有降低全血粘度、明显抑制红细胞的聚集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作用。

半夏加工后的品名与功效

法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仙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青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竹沥半夏: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苏半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半夏两种用法

半夏粥

材料:稻米g,半夏6g,黄芩6g,干姜5g,甘草5g,人参5g,枣(干)10g,白砂糖20g

制作:将以上半夏、黄苓、干姜、炙甘草、黄连、人参、大枣,一同放入药罐内;加入适量清水煎煮20分钟后去渣留汁;将大米洗干净后置于锅内,倒入煎好的药汁及适量清水;用武火煮30分钟后,加入白糖即成。

黄芩半夏汤

功效:主治喘证由于寒包热者。

组成:半夏枳壳黄芩(酒炒)桔梗紫苏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

用法:用水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取毫升,空腹时服。

加减:天寒,加桂枝。

半夏禁忌

半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半夏生品不宜内服;

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人群忌服半夏;

孕妇慎服半夏;

半夏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hangyebanxiaa.com/bxgj/790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掌叶半夏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