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之至,阴气始生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
今年夏至
年6月21日,5时44分
农历庚子年,五月初一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裹挟着丰沛的雨水
伴着火热的骄阳
夏至来了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秘的,也是最神圣的动物。
古人认为夏至阳气最是旺盛,但物到极点而返,阳气最旺时也是阴气始生时。夏至阴气生,鹿感阴气而退角,避免鹿角的额外重量消耗过多热量,以保持在冬天的生存优势。
古人十分喜爱、崇拜鹿,认为它是祥瑞神奇的动物,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古代“四灵”中的龙和麒麟都含有鹿的特征,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界的神话传说中,也皆以鹿为神话图腾的身影。
鹿在古时不仅仅是长寿的象征,也是权力的象征。而白鹿更是被人们称之为“仙鹿”“天禄”,是瑞兽的代表。古有“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的记载,白鹿的出现,代表了帝王贤明,天下昌平。
《史记》中有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里的鹿,代表着极高的政权,因此有成语云“逐鹿中原”。
人们喜爱鹿,大多是因其精灵的外形、挺拔的鹿角、美丽的斑点,敏锐而温顺,又无害于人,是极具美学艺术的动物。
作为美的象征,鹿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历代壁画、绘画、雕塑中都有鹿。如汉代的骑士射鹿图,佛座上的卧鹿浮雕。内蒙古白岔河发现商代岩画,其中以鹿最多,千姿百态,生活气息浓厚。
夏至的序幕,便由这森林中的仙灵开启。
二候蜩始鸣
蜩,蝉之大而黑色者,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
当一年的时节到达夏至后,日照时间达到一年最长的季节,紧接着三伏天、大小暑这样的全年最高温的时节也会到来。
气温越高,光照越长,蝉就叫得越响亮,所以古人对夏至的物候总结中才会写到“蝉始鸣”。
雄蝉在求偶时使用腹部专门的发声器官,靠震动鼓膜来产生响亮的声音,以此吸引雌蝉。
而雄蝉在温度越热、光照越强的情况下,叫声愈发响亮,这是蝉生命活动活跃的表现。
慵懒休闲的夏日,日光照影,乱蝉鸣叫,风荷垂立池塘,残留细细清香。
似乎有蝉鸣的夏天,才是真正的夏天。
每当在午后听到蝉鸣,便似催眠之声,只剩下瞌睡虫爬入眼底。应了陆游的那句“柴门入幽梦,落日乱蝉嘒”,也算是一种清美的意境了。
蝉儿们到底搅扰了谁的清休,又催谁入了梦乡呢?
三候半夏生
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半夏通身只有尺把长的一根苗,实际是叶子,有3片小叶呈掌状,另外再发一花梗,所以别称为“三叶半夏”。半夏的地下有个圆球形不大的块茎,就是这块茎可以作药用。
半夏作为中药,味辛、微苦,气平,生寒,熟温,沉而降,阴中阳也。其整株都带有毒性。如在野外遇到传说中的半夏,还是远观为好,切勿触摸、破坏它的植体,否则便反受其害了。
半夏生于阴阳相交之初,是半开半阖之时,因此其药用也主治半开半阖之症。
从中医的角度讲,人的经络分三阴三阳,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而其中的少阴和少阳皆主是半表半里之症,即对应时节的半开半阖。
所以半夏,便治的是这少阴、少阳之症。比如咳嗽痰多、呕吐恶心等皆属它的疗愈范围。
作为夏至最后的时序守护者,半夏生在这阴阳交替、开阖之间。自身虽有毒性,入药却也能解他毒;名虽清新,质却凶险。这种拥有两面性质的植物,阴阳的特性各占了一半,至于它的好坏与否,则皆由观者之心而定。
夏至,万物极盛,绿茵渐浓,耳边蛙声一片,蝉鸣声声不断。
夏至,骤雨骤晴,知了流萤,都是生趣。
夏至的来临,也意味着一年过半,愿你辛苦忙碌的半年有回报,更愿你清凉一夏,安然无恙!
-END-
策划:碧茵
美工:叶叶
校对:春海悠悠
责编:爾禄艳子书奇
请点亮“在看”
灯火阑珊处,我们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