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
01别名金铃子、苦楝子、楝子、楝树果、川楝树子、川楝实。
0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0米以上。树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回羽状复叶,小叶5~11,有短柄,叶片狭卵形或长卵形,长4~7厘米,宽~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常偏斜,全缘或有疏小齿,幼时两面密被黄色星状毛,后仅主脉及叶面有小疏毛,圆锥花序腋生。花萼5~6,花瓣5~6,紫色或淡紫色,雄蕊为花瓣的倍,花丝连合成筒状,子房上位,瓶状,6~8室。核果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5~3厘米,直径1.3~.5厘米,黄色或黄棕色,内果皮木质坚硬,通常有6~8棱。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黑色。花期3~4月,果期9~11月。
03产地分布生于平原、丘陵或者栽培。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04采收加工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05药材性状类球形。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呈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种子黑棕色。气特异,味酸、苦。
06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有小毒。归肝经、小肠经、膀胱经。
07功效与作用舒肝、行气、止痛、驱虫。属理气药。
08临床应用用量4.5~9克,煎汤内服,用治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9药理研究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传递;驱虫;抑菌。
10化学成分含驱蛔有效成分川楝素(toosendanin),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melianone)、脂苦楝子醇(lipomelianol)、苦楝子酮,1-O-乙酰川楝子三醇(1-O-acetyltoosendantriol),1-O-甲基川楝子五醇(1-O-methyltoosendan-pentaol)、梣皮树脂醇等成分。
11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1配伍药方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治不愈者:川楝子、玄胡各30克,上为细末。每服9克,酒调下。(《保命集》金铃子散)
②治肋间神经痛:川楝子9克,橘络6克。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③治妊娠心气痛:川楝子、茴香(炒)各9克,艾叶末(盐炒)4.5克。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卫生宝鉴》火龙散)
④治冻疮:川楝子10克。水煎后乘热熏患处,再将药水泡洗。(《湖北中草药志》)
⑤治寒疝疼痛:川楝子1克,木香9克,茴香6克,吴茱萸(汤泡)3克。水煎。(《医方集解》导气汤)
往期中药·点击对应名称进入紫苏叶天花粉莪术黑豆薤白鸡内金鹿衔草连翘金银花佩兰绵马贯众瞿麦椒目茜草麦冬黄连化橘红牛黄小通草千金子莱菔子川木通苦丁茶甘遂何首乌王不留行鬼箭羽五加皮山楂叶半夏梅花神曲蒲公英火麻仁槐花凌霄花虎杖茉莉花红曲玉米须前胡葎草飞龙掌血五味子百部相思子野菊花紫花地丁香薰桑叶鸡矢藤芥菜玫瑰花金莲花冬凌草瓜子金仙鹤草千里光榧子蕤仁蒺藜路路通喜树果黑芝麻香附余甘子佛手补骨脂郁李仁芡实沙棘赤小豆决明子吴茱萸亚麻子地肤子东瓜皮白扁豆急性子龙眼肉前胡葎草飞龙掌血五味子百部相思子野菊花紫花地丁香薰桑叶鸡矢藤芥菜玫瑰花金莲花冬凌草瓜子金仙鹤草千里光榧子蕤仁水红花子牛蒡子车前子五味子天仙子友情提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hangyebanxiaa.com/bxgx/5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