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加茯苓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和胃止呕,引水下行之功效。主治1.《金匮要略》: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2.《张氏医通》:痰饮多汗,小便不利。
半夏加茯苓汤(《外台秘要》卷二)、大半夏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半夏茯苓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八)茯苓半夏汤(《皇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六)、小半夏汤(《伤寒心要》、小半夏茯苓汤《仁斋直指方论》卷七)、小茯苓半夏汤(《普齐方》卷一八)茯苓散(《普济方》卷一六六)
小半夏加茯苓汤,行水消痞有生姜,
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二次温服。
和胃止呕,引水下行。
1.《金匮要略》: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2.《张氏医通》:痰饮多汗,小便不利。
生半夏降逆止呕,生姜和胃散痞,加茯苓导水下行,以定眩悸。
《温病条辨》:“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六钱,茯苓六钱,生姜四钱。水五杯,煮取两杯,分二次服。”
亳州鑫绿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