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连续10年开通“爱心直通车”服务高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岑巩县客管局组织县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近辆高考“爱心直通车”,为高考学生出行提供免费服务。 6月7日至8日为高考期间,岑巩县设置了第一中学、第二中学两个考点。为帮助广大高考考生安全、快捷、准时抵达考场,该县客管局继续坚持“关爱考生、奉献爱心”的理念,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在高考期间,开通了一条从岑巩第一中学至岑巩第二中学的高考服务专线,专门抽调8辆公交车、3家出租车公司90台出租车进行分组,分别在两个考点设立免费接送点,从6月7日早上7时起,考生只需凭高考准考证就可免费乘坐高考服务公交车、出租车,每辆公交车、出租车都张贴明显的活动标识,要求服务司机必须做到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确保行车安全,对考生做到热情、礼貌,提醒考生带好应考工具等服务。同时,对家庭困难、考点离家远或者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的考生,还提供了“电话预约”和“点对点”、“一对一”免费定点接送服务,向社会公开热线服务电话,便于考生和高考工作人员叫车,以实际行动助力高考。 据该县客管局局长周洪岑介绍,该局已组织开展高考“爱心直通车”达10年,还对中考同样也开通“爱心直通车”,让莘莘学子安心高考。(通讯员张能秋)
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岑巩县“破壳富民工程”让贫困村“破茧成蝶”
近日,记者来到贵州省岑巩县平庄镇后坪村祥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茶树菇种植基地,只见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采菇的村民来往穿梭,忙得不亦乐乎。
“自从村里办起合作社,我们一家再也不用外出奔波找工作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正在大棚内采菇的村民杨通菊告诉记者。
为发展壮大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脱壳问题,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去年4月,岑巩县大胆启动实施“破壳富民工程”,即县财政为全县个行政村每村划拨专项资金5万元,扶持各村分别成立1个有村级组织背景的合作组织,其中贫困村另行匹配5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以“融合发展·抱团脱贫”模式,采取发展产业、经营资产、开发资源、服务创收、异地置业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据了解,该县在推进“破壳富民工程”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把农村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模式一
党支部+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户
该模式建立有村级组织背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名义流转土地发展产业,部分利润作为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通过以土地、资金入股分红和务工的方式获得收益。
该县平庄镇围绕“支部发动、能人带动、党员推动”发展思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户”模式,在亚林、后坪两个贫困村成立了3个有村级组织背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利用每村5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联合农村党员致富能人田洪湖,发展茶树菇种植项目,种植茶树菇52万筒。该项目链接贫困户75户,按照“三统一分”模式运作(“三统”即3个合作社统一生产计划、统一指导服务、统一加工销售;“一分”即3个合作社根据收益情况各自分配利润。3个合作社均按“”比例分配利润,60%用于贫困户分红,2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10%作为合作社资金积累,10%作为村干和合作社管理人员绩效奖励。据悉,该项目已于今年4月正式产生效益。根据市场行情测算,每个茶树菇菌包能够产7-9两茶树菌,市场批发价每斤6元,每个菌包可实现收益4.8元左右,利润1.5元左右,52万个菌包可实现收益万元左右,利润约80万元,每个贫困户可获得收益分红余元。
模式二
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
该模式以支部为主体,以企业为载体,发挥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将邻近的几个村扶贫专项资金捆绑入股当地龙头企业,通过分红实现集体经济收益。
该县大有镇整合茂隆、凉水井、长溪、木召、汤江溪5个贫困村专项扶贫资金万元,以村级合作社的名义入股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通过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公司占28.6%股份,每个村占14.28%股份,每村覆盖25户贫困户。目前7栋猪舍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计划6月底进猪苗,预计年产生猪1万头。天星乡融合东冲、孔塘、地城、野牛山4个贫困村专项扶贫资金万元,以村级合作社的名义入股天壹茶业公司,与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已投入50万元,采取头年8%利息分红,以后逐年递增直至保持13%利息进行分红,其中3%列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村级集体事业的开支,余下分红归贫困户所有。
模式三
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
该模式积极引导当地企业或新引进的外乡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产业,实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效益共赢。
该县天马镇苗落村成立以村级组织为背景的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用土地和产业扶贫发展资金入股新引进的国有企业黔东南通林绿化有限公司,发展绿化苗木规模种植0亩,同时发展生态养殖、观光旅游、农家乐等产业,按照资金入股方40%、土地入股方40%、公司方20%的比例进行分红,预计3年见效后可实现资金入股贫困户户均年收入元、土地入股农户亩均年收入元。思旸镇岑峰村党支部牵头组建的携民合作社与祝仁堂药业公司利用精品水果基地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余亩,合作社以元每股发动群众入股,目前已入股41万元,覆盖农户户人,其中贫困户为户人,利润总额的10%作为合作社管理经费,3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滚动发展资金,60%用于当年入股农户按入股比例分配,预计每股利润将超过元。
从该县县委组织部获悉,目前该县个行政村,除新兴村外,全部注册成立了有村级组织背景的合作社并正式运行,累计投入资金万元,作用发挥较好、已产生经济效益的有31个。(姚福堂特约记者徐学练)
图片新闻
近日,笔者在岑巩县平庄镇后坪村祥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茶树菇种植基地看到,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采菇的村民来往穿梭,忙得不亦乐乎。 该县平庄镇围绕“支部发动、能人带动、党员推动”发展思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户”模式,在亚林、后坪两个贫困村成立了3个有村级组织背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利用每村5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联合农村党员致富能人田洪湖,发展茶树菇种植项目,种植茶树菇52万筒。该项目链接贫困户75户,按照“三统一分”模式运作(“三统”即:3个合作社统一生产计划、统一指导服务、统一加工销售;“一分”即:3个合作社根据收益情况各自分配利润)根据市场行情测算,每个贫困户可获得收益分红余元。(通讯员姚福堂徐学练)
岑巩:“互联网+”助农村电商领跑
“有了‘互联网+’,让我的茶叶在电商平台上十分销售,每天订单多达20余单。”近日,岑巩县思州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何金华高兴地说,通过电商平台,他今年实现网上销售50余万元。
近年来,该县依托“大数据”信息服务,大力加强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加快推进数字建设。去年来,该县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讯运营商在全县累计投入资金万元,新建4G基站个,基站总数个,农村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城市宽带接入能力20M用户覆盖比例达%,农村宽带接入能力4M用户覆盖比例达90%。预计到年,将实现全县%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年实现4G网络全覆盖。目前,已实现“乡乡通宽带”和个行政村“村村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数个,占比达89.15%,网络无缝隙覆盖县域范围全境,为全县23万人口提供优质网络服务。
该县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产品”的优势,年底建成了岑巩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全县落地的电子商务企业有万事达电商物流、邮乐购、京东服务中心等11家,个人C店初步统计有家,发展微商80家,展出岑巩及周边县名优农特产品6大类80多个网货品种。乡镇及村级站点已建成50个,实现11个乡镇电商全覆盖。
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去年全县思州绿茶、思州柚、香菇、锅巴粉等20余个特色农产品,实现网络交易额2.4亿元,今年1至5月,完成网络交易额1.2亿元左右,让电商领跑农村经济发展。(张能秋)
图说现场
实施科技扶贫,可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并实现脱贫。岑巩县水尾镇白水村依托白水昌荣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计划投资万元发展胡蜂养殖。今年投入扶贫资金万元,养殖胡蜂1窝,预计实现产值万元,将覆盖贫困户51户、人。图为合作社技术员在培育繁殖胡蜂。(张能秋/摄影报道)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姚惠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