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精准扶贫仿佛一场好雨,洒进了贫困群众的心中,让他们享受到滋润与甘甜。作为一名帮扶干部,我们的职责就是加强与贫困户沟通,全面了解贫困户的需求,为他们能够及时摆脱贫困出主意、献良策,将党委政府的扶贫政策宣传到位、落到实处。
韦伯是我结对帮扶的5户贫困户之一,家住巷贤镇高贤社区仓帽庄。
没有入户走访之前,我从社区了解到韦伯家的一些情况,他86岁,家有3口人,他和老伴年迈多病,40出头的小儿子还是光棍一条,由于前几年出了一点意外,造成右手残疾,只能打点零工。韦伯一家开支主要靠低保金维持,家庭困难。
年6月14日,我第一次到韦伯家时,看到他们居住在用水泥砖砌成的两间平房里,房屋没有装修,显得有些破旧,但房屋内的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卫生也打扫得干干净净。韦伯正在门外劈柴,老伴在旁协助捡柴。
见有人来,韦伯停止忙活,拍一拍满是皱纹的双手,连忙到屋里拿出板凳,让我坐下,说:“呗侬啊,先喝碗粥吧?”
“不用了!谢谢老伯!”我坐在他们的旁边,自我介绍说:“我是你们家的帮扶干部,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你们家有什么困难、需要提供怎么样的帮助。”
“哦,太感谢你了。”韦伯握紧着我的双手,激动地说。随后,我给他们讲解新农合补贴政策、残联扶持条件和方式、种养技术培训以及农业补助等。他们边听嘴里不停说着感谢,开心的脸庞上,眼神真挚而又清澈。
通过了解,我知道韦伯夫妻俩平时做事心细、勤劳,而且对于养殖鸡鸭特别用心。年10月19日,我从县残联联系到爱心鸡苗50只送到韦伯家,希望能够增加他们家的一些经济收入。
在日后的入户走访中,我每次都要到韦伯家的鸡栏看一看,向他们了解鸡生长以及病虫防疫情况。每一次韦伯伯都说:“小唐呀,我们家养的这些鸡,你尽管放心。”
“那就好,到时候我可以帮你们卖几只。”我说。
临近春节时,韦伯给我来电说:“小唐啊,我们家的鸡基本上都被人订购了,你也来要一两只回去尝一尝吧。”
“哈哈,韦伯,不用了。卖得出去是件好事。”当年年底,韦伯仅卖鸡这一项就增加收入多元。
年3月的一天,韦伯的小儿子从外地给我来电,说他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女儿,他们现在居住的房子,一边是大哥的,一边是自己的,房间根本不够用。他们想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拥有一套房子。
之后的两周时间里,我积极与社区、镇县相关部门对接,深入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关政策,并协助他们一起去镇派出所、扶贫站办理相关手续,补交相关款项,签订购房协议等。
年12月底,我去韦伯家完善帮扶手册信息及收支情况时,他的儿媳对我说:“唐呀,我们的房子问题解决了。多亏有你的帮助。”
“只要你们努力,生活会越来越好的。”我说,“如果有机会,你的老公也可以回到上林发展。”
帮扶中,每个月我都会去贫困户家几次,和他们聊聊天,宣传扶贫政策、禁毒以及扫黑除恶等知识,同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以及学生在校情况,为他们收集有关交通补贴、小额贷款、产业奖补等材料。当年,我为韦伯家等4户争取到交通补贴每户元。
年9月28日星期六,我到贫困户家开展“七个一”活动。我给韦伯电话说中午去他们家吃饭。
“好呀好呀,欢迎欢迎!”他连忙地回答道。
当我准备好食材赶到他们家门口时,看见韦伯夫妻俩正在鸡棚里抓鸡。
“不用了,不用了,韦伯。”我连忙跑过去拉着他的手说,“我已经买好菜了,你们煮个饭就OK了。”
“来吃个饭,也要买菜来?”
“下次,你不能这样了。帮助我们那么多,都不知道我们家的碗是怎么样?”
“你对我们那么好,今年春节初三那一天,你们全家人一定回来和我们团聚一下。我们都是一家人了。”韦伯伯说。
从那一餐饭后,我之前的很多困惑也都找到答案!
“两不愁三保障”是我们扶贫的目标,看着贫困户家里一步一步的脱离困境,我心里由衷的高兴。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主题教育党课上的一句发问:身为共产党员,我们该如何做?现如今,我有了答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许许多多的帮扶干部积极投身到农村参与精准扶贫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工程,全面小康的蓝图也就难以实现。而我,作为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党员,就不会有机会以最本色、最人性化的方式,为创建和谐美好社会而奋斗。?
人生如此,有信念有追求,才得圆满,眼下扶贫任务依旧繁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哪怕再艰巨,我也当挥洒青春汗水,内心依旧向往。因为有韦伯他们,我的心里多了一份牵挂!?(唐启斌)
来源:上林时讯(版权归原著所有)
编辑:上林时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