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房时,遇见一位患者,女,47岁,因“恶心、呕吐伴上腹部疼痛3天”于前一天晚上入院。患者本身是位村医,既往糖尿病多年,未规律应用降糖药物,3天前患者乘车后出现恶心、呕吐伴上腹部疼痛,腹痛位于上腹部及左上腹,隐痛,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初始伴有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胸闷、心慌、发热等症,可排气,自测血糖19.6mmol/L,自行应用胰岛素加液静脉滴注(具体不详),并应用胃复安针、苯海拉明针等药物,可暂缓症状,但仍不能进食,频繁恶心、呕吐,入院时指尖血糖13.9mmol/L,值班医师给予针刺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及应用胃复安针剂注射足三里,症状缓解不明显;发病来未解大便。
查房时可见患者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清水或涎液,不能进食,上腹部疼痛不明显,口不苦,口干欲饮,饮入即吐,头晕已不明显,小便正常,大便未解。查舌质淡红,苔薄白多津,脉滑。
患者入院心电图正常,给予急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尿淀粉酶,上腹部CT等以查因。对症液体治疗。
告知患者及家属,一边查因,一边应用中药缓解恶心、呕吐症状,患者及家属表情为难,“恶心、呕吐成这样,还能喝中药么?”我耐心向其解释,中药就是为了治疗恶心、呕吐的,不要一次喝太多,哪怕一次一两口,坚持不吐出来就好,过一会再喝一点,小量频服。患者及家属考虑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了。开了2付中药颗粒剂(中药代煎需要次日才能服用):姜半夏15g茯苓20g生姜10g炒白术15g。
次日查房,患者及家属先告知大夫,中药已经喝了一付了,不呕吐了,能喝水及进少量流食了;嘱将剩下一付中药喝完。第三天时,患者已经可以正常进食了。
由于患者上腹部CT显示患者胰头处有占位样病变(患者3个月前已经在外院检查时发现,但未治疗),故医院行手术治疗。
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被称为“呕家圣剂”,病机是饮停中焦;但若患者伴有心悸、头晕者,应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卒呕吐,心下痞,隔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患者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水,呕吐为清水或清稀痰涎,舌质淡红,苔白多津,无热像,患者虽口干欲饮,考虑是水饮内停,津液不能上承所致;患者初始伴有头晕,故加茯苓,加炒白术是为了加强健脾之功。对于有恶心症状的患者,口服中药时,需让其小量频服,毕竟,药服进去才能起效,不要求患者一定一次喝足量。
以上虽是一则验案,但处方、剂量还多有不足之处,只能多读经典,多临证,多总结,不断摸索,逐步提高;学习中医,一直在路上。
请扫描下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zhangyebanxiaa.com/bxry/7896.html